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,占所有肺癌诊断的80%至85%。大部分NSCLC患者在初期诊断时已处于晚期,并伴有远处转移。这些转移最常见的部位包括神经系统、骨骼、肺部和肝脏。对于携带EGFR敏感突变(如外显子19缺失或L858R点突变)的NSCLC患者,
奥希替尼的作用机制在于它能够特异性地与突变的EGFR结合,抑制其酪氨酸激酶活性,从而阻断细胞内的信号传导通路,如Ras-Raf-MEK-ERK和PI3K-AKT-mTOR等。这些信号通路与肿瘤细胞的增殖、存活、血管生成和转移等密切相关。因此,通过抑制这些通路,
在临床试验中,奥希替尼的疗效得到了充分验证。例如,在FLAURA研究中,奥希替尼作为一线治疗药物,与第一代EGFR-TKI相比,显著延长了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(PFS)。奥希替尼组的中位PFS达到18.9个月,而对照组仅为10.2个月。同时,奥希替尼组的客观缓解率(ORR)也更高,显示出其在治疗EGFR突变阳性NSCLC方面的优势。
此外,对于经第一代或第二代EGFR-TKI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且伴有T790M突变的NSCLC患者,奥希替尼同样表现出色。在AURA3研究中,奥希替尼对比含铂双药化疗用于T790M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二线治疗,结果显示
奥希替尼的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,每次80mg,可以口服给药。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,可以将片剂分散在非碳酸水中搅拌至分散成小块后立即吞服。然而,需要注意的是,奥希替尼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。常见的有皮疹、腹泻、甲沟炎、口腔炎等皮肤和胃肠道不良反应。这些不良反应大多为轻度至中度,通过对症治疗或调整药物剂量可以得到控制。此外,虽然较为罕见,但间质性肺病(ILD)是奥希替尼治疗中可能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。一旦出现咳嗽、呼吸困难等症状,应立即停药并给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。
在使用
值得注意的是,奥希替尼主要通过CYP3A4酶代谢。因此,在使用奥希替尼期间,应避免同时使用可能影响CYP3A4酶活性的药物。如果必须使用这些药物,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奥希替尼的剂量,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疗效降低或不良反应增加。
总的来说,
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
2025-01-07
2025-01-07
2025-01-07
2025-01-07
2025-01-07
2025-01-07
2018-11-15
2017-10-26
2018-11-14
2018-11-16
2018-11-14
2018-11-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