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药物机制与靶点
吡托布鲁替尼通过非共价、非C481依赖的方式结合并阻断BTK的ATP结合位点,从而抑制BTK激酶的活性。BTK是一个关键的分子靶标,在B细胞信号传递和发育中发挥着核心作用。在多种B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中,BTK的异常激活促进了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。吡托布鲁替尼与BTK紧密结合,有效阻断这一信号通路,导致恶性B细胞凋亡,从而控制疾病的进展。
二、适应症与临床应用
吡托布鲁替尼主要适用于以下两类患者:
复发性或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(MCL):对于经历了至少两种系统治疗(包括其他BTK抑制剂)后仍复发或难治的MCL成年患者,
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/小淋巴细胞淋巴瘤(CLL/SLL):吡托布鲁替尼同样适用于CLL/SLL患者,这些患者之前至少接受过两种治疗,包括一种BTK抑制剂和一种BCL-2抑制剂。根据BRUIN试验的数据,吡托布鲁替尼在未接受过BTK抑制剂治疗的CLL/SLL患者中产生了显著反应。在317名CLL/SLL患者中,ORR为94.3%,CR率为2.9%,中位无进展生存期(PFS)和中位总生存期(OS)均未能评估,但6个月、12个月、18个月和24个月的PFS率分别为90.7%、84.5%、81.2%和74.7%,OS率分别为97.1%、91.1%、88.0%和88.0%。
三、药物剂量与安全性
吡托布鲁替尼的推荐剂量为200毫克,每天口服一次,直至疾病恶化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。患者应严格按照医嘱服用药物,不应随意增减剂量。如果漏服一剂超过12小时,不应补服,而应在下一个预定时间服用。吡托布鲁替尼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疲劳、肌肉骨骼疼痛、腹泻、新冠肺炎、瘀伤和咳嗽。这些副作用通常较轻微,可以通过适当的对症治疗得到管理。
然而,吡托布鲁替尼也可能引起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,如大出血、血细胞减少症和心律失常。在治疗过程中,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肺部状况,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。
四、药物相互作用与特殊人群用药
对于孕妇、哺乳期女性和具有生殖潜力的女性,吡托布鲁替尼可能对胎儿或婴儿造成伤害,因此应在使用期间及最后一次给药后一周内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。对于严重肾功能损害的患者,应适当减少剂量,而轻度或中度肾功能损害以及肝功能损害的患者不建议调整剂量。
五、总结与展望
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
2025-01-23
2025-01-23
2025-01-23
2025-01-23
2025-01-23
2025-01-23
2018-11-15
2017-10-26
2018-11-14
2018-11-16
2018-11-14
2018-11-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