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1月13日,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(NMPA)批准了
尿路上皮癌:亟待更多有效治疗方案的疾病
尿路上皮癌是最常见的膀胱癌类型,也可发生在肾盂、输尿管、尿道等泌尿系统上皮组织。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差,晚期转移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仅5%。对于这类患者,传统治疗手段在疾病进展后往往疗效有限,急需新的治疗药物来改善患者生存。
厄达替尼:独特的作用机制
厄达替尼(Erdafitinib,Balversa)是一种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(FGFR)抑制剂。FGFR在细胞生长、存活、迁移和分化中发挥着关键作用。在尿路上皮癌中,FGFR3基因突变较为常见,这种突变会导致FGFR信号通路异常激活,促使肿瘤细胞不断增殖、存活并侵袭周围组织。
获批历程:从加速批准到广泛认可
2019年4月,厄达替尼获得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(FDA)的加速批准,用于治疗成人在接受铂基化疗后,病情仍持续进展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膀胱癌,成为FDA批准的首款专门针对转移性膀胱癌的靶向治疗药物。2024年1月,美国FAD再次批准厄达替尼,用于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成人患者,这些患者存在易感的FGFR3/2变异,且在含铂化疗后病情出现进展。此次在中国获批,是基于其在特定患者群体中展现出的显著疗效和安全性,为中国的尿路上皮癌患者带来了新的生机。
临床试验数据:显著优于化疗
厄达替尼本次获批用于尿路上皮癌的治疗,主要基于一项全球3期临床试验(THOR)的数据。该研究共入组266例存在特定FGFR3/2变异(突变或融合)的转移性或手术无法切除的尿路上皮癌患者,且在接受过一至两次包括抗PD-1或抗PD-L1在内的治疗后病情出现进展。患者按1∶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,即厄达替尼组(136例)、化疗组(130例,多西他赛或长春氟宁),中位随访时间为15.9个月。结果显示,厄达替尼组的客观缓解率(ORR)明显高于化疗组,分别为45.6%(厄达替尼组)vs 11.5%(化疗组)。其中,
治疗前景与展望
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
2025-04-06
2025-04-06
2025-04-06
2025-04-05
2025-04-05
2025-04-05
2018-11-15
2017-10-26
2018-11-14
2018-11-16
2018-11-14
2018-11-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