尿路上皮癌是最常见的膀胱癌类型,同时也可发生于肾盂、输尿管、尿道等尿路系统的其他部位。这类癌症具有较高的复发率,且晚期患者预后较差。随着病情进展,传统治疗手段如手术、化疗和放疗,对部分患者疗效有限,许多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急需新的治疗方案。
厄达替尼是一种口服的泛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(FGFR)酪氨酸激酶抑制剂。FGFR在细胞生长、存活、迁移和血管生成中发挥关键作用。在尿路上皮癌患者中,约1/5的患者携带FGFR基因的改变,包括突变和融合。厄达替尼通过与FGFR结合,抑制其磷酸化和下游信号传导,从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,诱导癌细胞凋亡,并抑制肿瘤血管生成。
多项临床试验对厄达替尼的疗效进行了评估。BLC2001是一项多中心、开放标签的II期临床试验,旨在评估厄达替尼在携带FGFR3或FGFR2基因突变或融合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中的疗效。试验共纳入87名患者,这些患者之前至少接受过一种含铂化疗方案,且疾病出现进展。试验结果令人瞩目,总体缓解率(ORR)达到32.2%,其中完全缓解率为2.3%,部分缓解率为29.9%。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5.4个月,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.5个月,中位总生存期为13.8个月。
在安全性方面,
厄达替尼的推荐起始剂量为每日8mg,若在治疗第14至21天,血清磷水平低于目标范围,且患者无高磷血症相关症状,剂量可增加至每日9mg。药物需整片吞服,可与食物同服或空腹服用。在治疗过程中,需定期监测血清磷、钙、镁等电解质水平,以及肝功能和肾功能。
厄达替尼在使用时也有诸多注意事项。由于其可引起胚胎-胎儿毒性,女性患者在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后1个月内,需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;男性患者在治疗期间和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,其性伴侣需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。同时,在开始治疗前,应进行眼科检查,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,若出现眼部不良反应,应及时进行处理。
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
2025-04-06
2025-04-06
2025-04-06
2025-04-06
2025-04-05
2025-04-05
2018-11-15
2017-10-26
2018-11-14
2018-11-16
2018-11-14
2018-11-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