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,传统治疗方法在面对部分病情复杂的患者时,存在疗效局限等问题。
帕比司他是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(HDAC)抑制剂。在正常细胞中,组蛋白的乙酰化和去乙酰化处于动态平衡,这种平衡对基因表达的调控至关重要。而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细胞中,HDAC过度表达,导致组蛋白去乙酰化水平升高,染色质结构变得紧密,许多与细胞周期调控、凋亡、分化相关的基因表达受到抑制,使得肿瘤细胞得以异常增殖、逃避凋亡。帕比司他能够特异性地结合HDAC,抑制其活性,增加组蛋白的乙酰化程度,使染色质结构松散,恢复相关基因的正常表达,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周期阻滞、促进细胞凋亡,同时还能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。此外,帕比司他与其他抗癌药物联合使用时,还能产生协同作用,进一步提高抗癌效果。
注意事项
血液学毒性:帕比司他治疗可能会引起严重的血液学毒性,如血小板减少、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贫血等。在治疗过程中,需要定期监测血常规,根据血细胞计数的变化调整药物剂量或暂停治疗。当血小板计数过低时,可能需要输注血小板以预防出血;当中性粒细胞减少严重时,患者感染风险增加,需采取相应的预防感染措施。
非血液学毒性:常见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包括腹泻、疲劳、恶心、食欲减退等。对于腹泻症状,可通过饮食调整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,必要时使用止泻药物进行处理;疲劳和食欲减退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营养摄入,需要加强营养支持和适当休息。此外,帕比司他还可能引起肝功能异常,因此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,若出现异常,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。
药物相互作用:帕比司他与多种药物存在相互作用。例如,与CYP3A4强抑制剂(如酮康唑、伊曲康唑等)合用,可能会增加帕比司他的血药浓度,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;与CYP3A4强诱导剂(如利福平、苯巴比妥等)合用,则可能降低帕比司他的血药浓度,影响疗效。在开始帕比司他治疗前,患者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所有药物,以便医生评估药物相互作用风险,合理调整用药方案。
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
2025-06-06
2025-06-06
2025-06-06
2025-06-06
2025-06-06
2025-06-06
2018-11-15
2017-10-26
2018-11-14
2018-11-16
2018-11-14
2018-11-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