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对肺癌驱动基因的深入研究,特别是在肺腺癌中的进展,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已进入到个体化靶向诊疗时代。间变性淋巴瘤激酶(ALK)中的激活基因重排最初是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患者中发现的,已被证明是非小细胞肺癌和其他癌症的致癌因素。在过去的十年中,新的高效靶向治疗的发展扩大了晚期ALK阳性患者的治疗策略,取得了显著的进步。
克唑替尼的药物机制
大约5%的NSCLC患者有ALK基因的重排。ALK重排的肿瘤依靠ALK生长和存活且对ALK抑制剂敏感,例如克唑替尼。克唑替尼胶囊可用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(ALK)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患者的治疗。克唑替尼是一种口服型小分子ATP竞争性的ALK抑制剂,占据本该是ATP结合的位置从而抑制ALK融合基因,达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效果。
虽然克唑替尼显著改善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,但不幸的是,目前几乎所有针对ALK或EGFR基因突变的初始靶向治疗都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耐药问题,大部分在12个月内由于耐药性的产生而复发。这种耐药性是治疗上的一个挑战,导致了第二代ALK抑制剂的发展,包括布吉他滨。
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
2021-03-31
2021-03-31
2021-03-31
2021-03-31
2021-03-31
2021-03-31
2018-11-15
2017-10-26
2018-11-14
2018-11-16
2018-11-14
2018-11-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