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癌症治疗领域,新药物的研发进展始终备受瞩目。
恩曲替尼的诞生源于对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研究。间变性淋巴瘤激酶(ALK)是多种肿瘤的致癌因子,最初研究者为解决ALK抑制剂的耐药性和血脑屏障透过性问题而开发新药,却意外发现了恩曲替尼这一具有“广谱”抗肿瘤活性的药物。它能够抑制TRKA、TRKB、TRKC、ROS1及ALK介导的信号通路,进而发挥强大的抗肿瘤作用。具体来说,恩曲替尼是一种小分子ATP结合位点竞争性酪氨酸激酶抑制剂,可抑制下游通道TRK的磷酸化,促使细胞周期停滞和凋亡,最终达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生长的目的。
大量临床试验对恩曲替尼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验证。BFAST试验是一项全球性、开放标签、多队列的临床研究,旨在评估
基于这些出色的临床试验结果,恩曲替尼被批准用于多种癌症的治疗。它适用于NTRK基因融合阳性的实体瘤患者,包括脑肿瘤、软组织肉瘤、胃肠道肿瘤、头颈部恶性肿瘤、乳腺癌等多种肿瘤,以及ROS1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。对于成人和12岁及以上儿童实体肿瘤患者,只要存在NTRK融合基因,且疾病局部进展、转移或手术切除可能导致严重患病、先前没有接受过NTRK抑制剂且没有令人满意的治疗选择,均可考虑使用恩曲替尼。对于ROS1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,若先前没有接受过ROS1抑制剂,恩曲替尼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。
在使用方法上,
然而,如同其他药物一样,恩曲替尼也有其安全性与不良反应管理方面的考量。恩曲替尼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疲乏、便秘、味觉障碍、头晕、腹泻、恶心呕吐、体重增加、血肌酐升高、水肿、关节痛等。也可能引起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,如肺部感染、呼吸困难、胸腔积液、认知障碍、骨折等。因此,在使用过程中患者需定期进行血液检查、肝肾功能、心肺功能监测等。若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,应立即与医生沟通处理,并制定详细的不良反应管理计划,包括调整药物剂量、提供必要的支持治疗以及密切监测病情变化,以确保用药安全。
此外,恩曲替尼在药物相互作用方面也需特别注意。应避免与强效CYP3A诱导剂和强效、中效CYP3A抑制剂合并服用。还可能与P-gp底物(如地高辛、达比加群酯)、BCRP底物(如甲氨蝶呤、托泊替康)存在相互作用,合并用药时应谨慎。由于恩曲替尼可能导致头晕、认知障碍、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,影响患者的反应能力和判断力,在使用恩曲替尼期间,患者应避免驾驶车辆或操作机械等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活动。同时,恩曲替尼可能导致骨折风险增加,用药过程中应及时评价患者的骨折症状或体征,如关节疼痛、运动功能变化等情况。治疗前和治疗期间也应定期评估血清尿酸水平,监测患者是否出现高尿酸血症体征和症状,根据临床指征进行降尿酸治疗。
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
2025-07-02
2025-07-02
2025-07-02
2025-07-02
2025-07-02
2025-07-02
2018-11-15
2017-10-26
2018-11-14
2018-11-16
2018-11-14
2018-11-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