肺癌,作为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,一直是医学研究攻克的重点。在肺癌众多的类型中,非小细胞肺癌(NSCLC)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%,其复杂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给治疗带来诸多挑战。其中,表皮生长因子受体(EGFR)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是EGFR的第三大突变类型,约占中国所有NSCLC的2.3%。但由于靶点结构特殊,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靶向治疗方案,患者预后较差,临床治疗主要依赖化疗。
莫博替尼的疗效和安全性经过了严格的临床试验验证。在关键的1/2期临床试验中,研究人员纳入了经治的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转移性NSCLC患者。试验结果令人瞩目:经独立审查委员会(IRC)评估,患者总缓解率(ORR)达到28%,研究者(INV)评估的ORR更是达到35%,疾病控制率(DCR)高达78%。IRC评估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(mDoR)延长至15.8个月,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(mPFS)提高到7.3个月,中位总生存期(OS)突破至20.2个月。在另一项研究中,对接受
基于这些出色的临床试验结果,莫博替尼获批用于治疗含铂化疗期间或之后进展,且携带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。这为这类曾经治疗选择有限的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治疗手段。
在使用方法上,莫博替尼的推荐剂量为每日一次,每次160mg,可空腹或随餐服用。需注意的是,患者应整片吞服胶囊,不可咀嚼、压碎或溶解。若患者因不良反应无法耐受,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剂量调整。若出现严重不良反应,可能需要暂停用药、减少剂量或永久停药,具体需严格遵循医嘱。
然而,正如其他药物一样,莫博替尼在治疗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。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腹泻、皮疹、甲沟炎、口腔炎、恶心、呕吐等。腹泻是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,约70%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,其中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3级及以上的严重腹泻。不过,通过预防性使用止泻药物以及调整饮食结构,大部分患者的腹泻症状可以得到有效控制。皮疹和甲沟炎多为轻至中度,通过局部用药和皮肤护理可缓解症状。此外,还可能出现血液学不良反应,如贫血、血小板减少等,但总体发生率相对较低。在用药过程中,患者需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,一旦出现不良反应,应及时告知医生,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。
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
2025-07-02
2025-07-02
2025-07-02
2025-07-02
2025-07-02
2025-07-02
2018-11-15
2017-10-26
2018-11-14
2018-11-16
2018-11-14
2018-11-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