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肿瘤治疗领域,攻克各类复杂肿瘤疾病一直是医学研究的核心目标。
VHL病,即希佩尔-林道综合征,是一种由VHL抑癌基因突变引发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,发病率处于1/91000-1/36000区间。在中国,患者到60岁时累积外显率高达97%。VHL病患者呈现多器官肿瘤综合征,国内患者受累前三的器官依次为中枢神经系统(61.3%)、胰腺(46.7%)和肾脏(42.7%),具体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母细胞瘤、肾细胞癌或肾囊肿、胰腺肿瘤或囊肿等。长期以来,这些肿瘤严重威胁患者健康,且传统治疗手段存在诸多局限。
临床试验是检验药物疗效的关键环节。在针对VHL病相关肿瘤的研究中,数据令人鼓舞。在2022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(ESMO)年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,VHL病患者接受
针对晚期肾细胞癌,Ⅲ期LITESPARK-005试验成果显著。这是一项在6个地区147家医院和癌症中心开展的开放标签、多中心、随机、阳性对照试验。研究将患者等比分予贝组替凡(120 mg qd)或依维莫司(10 mg qd),并依据IMDC预后评分、既往VEGF靶向或VEGF受体靶向治疗的线数进行分层。结果显示,贝组替凡组在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(QOL)的前提下,实现了临床获益。从随机分组到数据库截止日期(2023年6月13日)的中位时间为25.7个月(IQR:21.7-30.4个月),在多个评估量表中,贝组替凡组相比依维莫司组展现出更好的稳定性,如FKSI-DRS量表评分均差为1.5(95%CI 0.7-2.2),QLQ-C30全身健康状况-QOL量表评分均差为6.4(95%CI 3.2-9.6)。在一线治疗晚期肾透明细胞癌方面,多中心、开放性的、单臂、Ⅱ期研究(LITESPARK-003)表明,贝组替凡联合卡博替尼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。该研究在美国10家机构开展,给予患者口服贝组替凡(120 mg qd)和卡博替尼(60 mg qd),直到出现不可接受的不良事件、疾病进展或患者停药。截至数据截止日(2023年5月15日),中位随访24.3个月(IQR:13.9-32.0个月),50例患者中有35例(70%,95%CI 55%-82%)被确证获得客观缓解,包括4例(8%)完全缓解和31例(62%)部分缓解。
在安全性上,贝组替凡整体表现可控。在联合卡博替尼治疗晚期肾透明细胞癌的试验中,最常见的3-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为高血压(6例,12%)、贫血(5例,10%)和疲劳(4例,8%),50例患者中有7例(14%)出现了严重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,但未见治疗相关的死亡事件。
展望未来,
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
2025-07-04
2025-07-04
2025-07-04
2025-07-04
2025-07-04
2025-07-04
2018-11-15
2017-10-26
2018-11-14
2018-11-16
2018-11-14
2018-11-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