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约一半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有BRAFV600E活化突变。
一项开放标签、非随机2期临床试验,患者年龄≥18岁、放射性碘难治、病理证实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或复发、BRAFV600E阳性。参试患者从未用过靶向VEGFR的多种激酶抑制剂治疗(组1)或者既往用过一种VEGFR多种激酶抑制剂治疗(组2)。患者口服
研究入组了51名患者,26名在组1中、25名在组2。组1的中位随访时间18.8个月(IQR14.2–26.0)、组2为12.0个月(6.7–20.3)。在组1中26名患者有10名部分缓解(最佳总缓解率为38.5%,95%CI20.2-59.4)。组1的26名患者有17名(65%)出现3、4级不良反应、组2的25名患者有17名(68%)出现,最常见的3、4级不良反应为皮肤鳞状细胞癌(组1中有7名[27%]、组2有5名[20%])、淋巴细胞减少症(每个队列各有2名[8%])和γ-谷氨酰基转移酶升高(组1有1名[4%]、组2有3名[12%])。组2中2名患者死于不良反应,1名死于呼吸困难、1名死于多器官衰竭,但与治疗均不相关。组1的26名患者中16名(62%)有严重不良反应、组2的25名中有17名(68%)。
在进展性、放射性碘难治性、既往从未用多种激酶抑制剂治疗过的、BRAFV600E阳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,维罗非尼(Vemurafenib)显示出抗肿瘤活性,因此,这种药物意味着对这类患者是一种新的有潜力的治疗选择。无论有没有使用过激酶抑制剂,维罗非尼都在BRAFV600E阳性、放射性碘难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显示出抗肿瘤活性。而本研究中的毒副反应事件与使用维罗非尼治疗黑色素瘤时相一致。
在使用维罗非尼的组一中,其部分缓解率及中位无进展生存与其他激酶抑制剂较相似。尽管组二的这些指标较组一低,但由于组二的病人先前使用过较强程度的治疗及除了VEGFR激酶抑制剂之外的药物,27·3%的完全或部分缓解及8·9月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仍然提示了临床疗效。
对于放射性碘难治性病例来说,筛查突变有助于寻找潜在的治疗选择,从而使这些病人收益。对于进展、复发或转移、放射性碘难治性、未使用过激酶抑制剂的病人来说,
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
2023-04-10
2023-04-10
2023-04-10
2023-04-10
2023-04-10
2023-04-10
2018-11-15
2017-10-26
2018-11-14
2018-11-16
2018-11-14
2018-11-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