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。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、分化障碍、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,并浸润其他非造血组织和器官,同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。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、出血、感染发热以及肝、脾、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。据报道,我国各地区白血病的发病率在各种肿瘤中占第六位。
MATCHPOINT研究同时对普纳替尼与FLAG-IDA联合化疗的安全性和疗效进行了前瞻性评估,同时提出普纳替尼30mg/d可产生可接受的药物毒性发生概率和有效的缓解率。MMATCHPOINT研究是一项多中心的I/II期研究,纳入的患者均为年龄≥16岁、确诊为费城染色体(Ph)阳性或BCR-ABL1阳性CML、适合FLAG-IDA化疗且入组4周内未接受大剂量化疗的患者。
研究过程中,患者从FLAG-IDA治疗方案的第1天开始,按EffTox推荐剂量服用普纳替尼30mg/d,至第28天。若FLAG-IDA周期结束后血液学恢复,说明普纳替尼可连续给药超过28天。若患者经治疗未出现疾病缓解,则将普纳替尼剂量增至45mg/d,若出现药物毒性反应,则减至15mg/d。MATCHPOINT研究共招募了17例患者,其中16例患者可进行主要研究终点评估。1例患者由于CML-BP引起的并发症导致第1个治疗周期仅完成了4天,但完成了第2个周期的普纳替尼+FLAG-IDA的治疗。所有患者均被纳入到次要终点的分析中。
16例患者中有11例(69%)经第1个周期
最终的EffTox模型提示了普纳替尼药物有效性的后验概率为68%(95%CI 47%-84%),毒性为25%(95%CI 8%-41%)。经普纳替尼+FLAG-IDA联合化疗,患者实现预设有效性阈值的45%及以上的概率为97%,低于40%毒性阈值的概率为91%。所以,30mg/d是普纳替尼与FLAG-IDA联合化疗时最能平衡有效性和毒性的剂量。
17例患者中有12例(71%)在普纳替尼+FLAG-IDA联合化疗后进行了allo-HSCT。有5例(42%)患者在1个诱导周期后进行allo-HSCT,其中3例(60%)达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,1例(20%)出现部分细胞遗传学反应(Ph阳性细胞35%)。有7例(58%)患者在使用2个周期的普纳替尼+FLAG-IDA方案治疗后进行了allo-HSCT,其中5例(71%)自第1周期起保持了完整的细胞遗传学反应。12例患者中有3例(25%)患者allo-HSCT后未获得细胞遗传学反应。在5例(29%)1个周期普纳替尼+FLAG-IDA治疗后出现主要分子缓解的患者中,1例(20%)直接进行了allo-HSCT,4例(80%)在allo-HSCT前完成了第2个周期的巩固治疗。
有5例(42%)患者在allo-HSCT后重新开始服用普纳替尼,包括1例(8%)患者因缬更昔洛韦诱导后细胞减少,
5例(29%)患者没有进行allo-HSCT,其中1例(20%)患者对普纳替尼+FLAG-IDA有部分细胞遗传学反应,1例(20%)患者对普纳替尼+FLAG-IDA有少量细胞遗传学反应。主要研究结果中所包括的四种剂量限制性毒性中有三种发生在本组。在该不良风险队列中,中位总生存期(OS)为2个月;所有5例患者在研究开始后的7个月内死亡。
该研究中有10例(59%)患者死亡,所有患者的中位OS为12个月。据Kaplan-meier生存曲线估计,1年OS率为47%(95%CI 28%-78%),3年OS率为41%(95%CI 23%-73%),中位无病生存期(DFS)尚未达到,仅有2例患者发生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。接受allo-HSCT的患者的中位OS期尚未达到,allo-HSCT后12例中有7例(58%)存活,中位随访时间为36个月(范围31-43个月)。MATCHPOINT的研究结果显示,普纳替尼与FLAG-IDA联合化疗是可耐受且有效的。如有需要,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:4006-130-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,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!点击拓展阅读:
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
2023-04-12
2023-04-12
2023-04-12
2023-04-12
2023-04-12
2023-04-12
2018-11-15
2017-10-26
2018-11-14
2018-11-16
2018-11-14
2018-11-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