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乐沙福最初是一种抗HIV感染的潜在治疗手段。2000年,作为候选的抗HIV药物,在Ⅰ期临床试验中,显示了意料之外的白细胞计数增加,特异性增加外周血CD34+造血干细胞计数。2004年一项Ⅰ期研究显示,单次注射240μg/kg足以将干细胞自骨髓动员至外周血中,通过白细胞分离而收集。2006年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,普乐沙福联用G-CSF能够大大增强动员效率。2008年,FDA批准普乐沙福用于需要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NHL和MM患者的干细胞动员。2018年12月,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(NMPA)批准普乐沙福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(G-CSF)联用,适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(NHL)患者动员造血干细胞进入外周血,以便于完成造血干细胞采集与自体移植。
ASCT是淋巴瘤的主要治疗手段,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。其中,外周血干细胞的有效动员和采集是保障ASCT的关键环节。
一项事后分析对比了普乐沙福联用G-CSF和安慰剂联用G-CSF作为干细胞动员方案的2个多中心、Ⅲ期临床研究数据,共纳入438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(ASCT)的非霍奇金淋巴瘤(NHL)或多发性骨髓瘤患者,结果显示,CD34+细胞回输量越多,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更多、造血功能恢复得更快。另有一项研究评估了CD34+细胞数量对移植后资源利用的影响,结果显示,≥5×106 CD34+细胞/kg组比<5×106CD34+细胞/kg组的血小板和红细胞输注量更低,且住院天数和抗生素治疗天数也显著减少。另有研究显示,与CD34+细胞总数<6.1×106/kg的患者相比,CD34+细胞总数≥6.1×106/kg的患者的PFS(P=0.01)和OS(P<0.05)显著延长,这项结论还得到了更多研究的证实。
普乐沙福中国Ⅲ期临床研究中,实验组为普乐沙福联合G-CSF,对照组为安慰剂联合G-CSF,与安慰剂组相比,普乐沙福组的干细胞采集量达优质动员的比例提高了2.1倍(普乐沙福+G-CSF vs.安慰剂+G-CSF,62%vs.20%,p<0.0001)。普乐沙福优质动员的采集中位时间仅为2天,显著缩短了采集时间(普乐沙福+G-CSF vs.安慰剂+G-CSF,2天vs.大于4天,p<0.0001)。
普乐沙福安全性评估显示,普乐沙福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%,但全部为1~2级的可控不良事件,如胃肠道不适;而安慰剂组3~4级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远高于普乐沙福组,主要为血小板计数减少。中国Ⅲ期临床研究数据结果在主要终点及次要终点上均与FDA注册Ⅲ期临床数据相当。
普乐沙福联合G-CSF比G-CSF单用或联合化疗能够获得更高的优质动员比例。优质动员能够显著改善ASCT后患者的长期生存,并减少化疗动员后的并发症处理。如有需要,请咨询康必行海外医疗医学顾问:4006-130-650或扫码添加下方微信,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!点击拓展阅读:普乐沙福(MOZOBIL/PLERIXAFOR)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显著?
更多药品详情请访问 普乐沙福 https://www.kangbixing.com/
一对一客服专业解答
"扫一扫添加官方微信 咨询解答更便捷"